所以他虽然是兵部右侍郎,但实际上没带过一天兵,没打过一次仗。
这样的文官去统领武将,或许在禁军甚而是两淮兵中还可以,毕竟是扛着天子任命的大旗。
但是在西军……
西军只认能打的,不吃这一套。
赵璩想了想道:“那么,让张浚任枢密使,沈虚中接掌三衙,杨存中加太尉衔,赴利中节制诸军呢?”
这其中自然也有利弊,最主要的就是军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就是三衙禁军。
一个从未当过兵的人,做些行政管理工作倒是没问题。
你让他插手太细致的军务,那还不是只能被部属们蒙蔽摆布?
再一个,两淮的重建包括征兵、练兵、军力的调整、部防,军事重镇的重建……
这些事杨存中驾轻就熟,换沈虚中顶上去……
沈虚中是个很好的行政干部,可这些真的是门外汉。
众人一时计议不定,赵瑗挣扎着与他们商议良久,肉眼可见的疲惫下来。
赵璩见状,忙让大哥先行休息,他与两位宰相回政事堂再做计议,有了稳妥的办法再来请示皇帝。
不料,第二日利中军政大员联名奏章便报到了临安。
奏章上详细说明了潘泓岳因何作乱,杨太尉如何被杀,他们又是如何迅速夺回城池,稳定了利中局势。
因为是联名奏章,陈涿生把所有署名人的功劳都不厌其烦地提了一遍。
其中重点提到的就是杨沅的功劳和时寒的功劳。
最后,便是利州中路所有军政大员,众口一词请求官家,委任杨沅接替杨政军职,节制利州中路。
赵璩看罢,轻轻一拍额头,着哇,我怎么没想到可以让杨沅身兼二职?
亏得利中文武大员们提醒了我。
沈该看罢,却是长眉微微一皱,隐隐有些不安。
杨沅昨日上书,一副公心模样,向朝廷请旨,派遣一位能臣镇守利中。
今日,利中文武大员便异口同声地向朝廷举荐杨沅。
这其中……
作为一个文臣,对于武将,他有着本能的防范心。
武将并不意味着只是军伍中成长起来的将领,而是泛指一切掌握着兵权的将领。
不管他是什么出身。
他是进士出身也好,武人出身也罢,皇亲国戚、没卵子的太监……
不管他原本是什么身份,只要他兵权在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