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门外。
放眼望去。
上百人齐刷刷的跪在地上,面朝皇城,表情严肃。
周围虽然没有百姓,但有很多围观的官员,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到幸灾乐祸的表情。
崇祯眨眼间打定了主意,这是一个契机。
将来整顿吏治后正是用人之时,这些学生早晚会进入大明官场为国效力。
既然如此,他何不借机与学生打成一片?
“带头者何人?”王承恩冷冷的扫了一圈,高声喊道。.
王承恩喊过之后,一个跪在前面的官员站起身,走到崇祯身前不远处再次下跪:“詹事府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周凤翔,叩见陛下。”
崇祯仔细打量来人,此人四十左右的年纪,身穿从四品文官袍,体型瘦弱,五官端正。
一看就是老实巴交的读书人。
“平身,因何在此聚集?”
周凤翔的回答和他的外貌一样,老老实实:“臣等听闻陛下要减免匠人赋税,心中忿忿不平,于是在此聚集。”
“不怕朕降罪吗?”
“怕,但臣是读书人,遇不平事则鸣不平!”
“说的好啊!”崇祯轻轻鼓掌,“就是因为你这句话,朕才觉得需要提高匠人地位!”
“臣不懂,请陛下示下。”
“如果没有读书人,你觉得国家会变得怎样?”崇祯反问。
周凤翔想了想:“无人治理,混乱不堪。”
“大明从上到下个个都是读书人,为何也混乱不堪?难道祸乱之源不是读书人吗?”崇祯再次反问。
周凤翔皱着眉,思考着崇祯的问题。
崇祯不给他反应的机会,再次发问:“地位的高低是求不来的,在战场上也是同理,胜利也是求不来的,需要用鲜血和勇气去拼。”
“读书人把大明祸害成这样,朕很不满意!”
“但匠人不同,他们制造的火药,铸造的火器,打造的盔甲武器帮助大明守卫疆土。朕现在提高他们的地位,完全是他们自己争取的。”
“况且,读书人手里的笔,笔上的墨,墨下的砚,砚下的纸都是出自匠人之手!没有他们,你们如何书写成史?”
“你,还有你们。”崇祯指着周凤翔和他身后那些人问:“你们觉得朕说错了吗?”
周凤翔站在原地,久久不语。
他觉得皇帝说的话非常有道理,但心中又有不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