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鲁传信同时,夹带了一封密信,正是这封密信,让阚成改变了主意。
他率领五万人马赴秦州督战,同时令心腹大将率主力十五万大军分驻金川城,居延城,密切关注京都武威城的一举一动,一旦丞相忽必鲁传出消息,他将火速率大军返京。
天可汗命不久矣,谁能成为继承人,这才是最重要的,两位皇子的夺嫡之争,已经到了水深火热最为关键的时刻。
和眼前的战局相比,阚成最为关心的,还是京都那边的动向,秦州死伤再多,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反正都是韩战的人,只要能当上天可汗,哪怕秦州城都丢了也不足为惜。
攻城的大陈军数倍于秦州守军,他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武器装备,有堆积如山的粮米供应,后续粮秣仍在源源不断地运来。
而秦州城内则是消耗一些少一些,如今在箭矢方面,他们已经不得不捡拾大陈军射进城来的箭支,才能满足城头守军的需要。
战争的较量,很大程度上就是双方国力的较量,大陈帝国如今的国力,较之西凉岂可同日而语。
这一战,陈帝势在必得。
这一年,陈帝刚刚四十一岁。
如今正是他精力、智慧、经验都已达到巅峰状态的年龄,他有雄才之略,更有放眼全局的战略眼光。
他知道如今那个号称神威天可汗的西凉国主已病入膏肓,而两个西凉皇子不堪大用,为了争夺皇位又相互掣肘,而唯一让他忌惮的韩宗旺,被西凉朝臣孤立,乃至被朝廷遗弃。
这正是他收复秦州,甚至一举吞并西凉的最好时机。
这一战,是他自继位以来首次用兵,朝野上下举国关注。
此前连克数城的捷报传回,国内欢欣鼓舞,一片沸腾,朝中许多大臣歌功颂德,吹牛拍马的奏折已送至军前。
一起送来的,还有多如雪花的弹劾奏折,弹劾宰相崔逸忠指使刑部在京都圈地占地,肆意敛财,其中不乏有文采飞扬者,写得声泪俱下,似乎宰相罪行罄竹难书。
想起童环那个老狐狸,陈帝嘴角难抑的勾起一抹笑意。
秦州如果收复,那将是开疆辟土,彪炳史册的大功绩,那将会把帝王的荣耀与隆威推上一个顶峰,从此皇权集中,政令更容易通行,朝堂再也不会轻易有反对之声。
这一战,至关重要。
所以,他来了。
陈帝赵昌不只有雄才大略,他的个人武勇较之当年也不曾稍逊半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