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塑造美国国家形象、推广美国价值观的任务。到一战结束时,好莱坞电影业已成为美国“多功能国家利益聚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好莱坞与美国政府的共谋关系,在一战结束之后不断得到深化,在罗斯福执政的二战期间达到了顶峰。1942年,罗斯福开始尝试建立新的政府机构——战时信息局(OWI),并用电影宣传来让美国人持续不断地支持参战。
在当时,战时信息局发布的《电影界政府信息指南》,被大多数的好莱坞电影公司参照执行,以通过银幕向人们传递美国政府想让人们看到的战争景象。二战期间,好莱坞电影制片人在帮助美国政府输出价值观念方面,的确是尽其所能,先后拍摄了大量“主旋律”电影,这些电影既凝聚了美国人战斗的团结精神,也促进了与盟国的亲密关系。
此时,好莱坞电影的意识形态属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好莱坞全力配合美国政府推销美国形象,进行政治宣传,而这种行为反过来又为其赢得了官方的更多支持,每当好莱坞电影需要开拓市场时,美国政府也会不遗余力为其扫清道路。从二战结束一直到之后的时间,美国军政界与好莱坞合作的例子不胜枚举,许多战争片的拍摄都得到了军方的大力“协助”。好莱坞之所以能拍出震撼、逼真的画面感,与美国军方提供真实的场地条件和精良的武器装备不无关系。
一方面,好莱坞发现了战争片往往能赚得盆满钵满,具有巨大的商业利益,由此努力寻求军方协助;另一方面,美国军方也非常看重好莱坞影响全球的“影像魅力”,因此挥舞着美元和军事设备利诱好莱坞的导演们,力求拍出符合美国军方和政府战略意图的影片。好莱坞与美国军方互相借力,各取所需,在彼此的利益博弈中,双方维系了商业价值和美军形象塑造相对完美的平衡。总之,美国政府为好莱坞提供了全方位支持,为好莱坞主导全球电影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反过来,好莱坞电影则充当了美国最佳的形象大使,通过输出、传播其隐含的价值观,在意识形态上“征服”其他国家民众,为美国维系其全球范围的霸权地位扫除了思想障碍。
电影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产品,作为由光影技术包装,传播效果最生动、最具渗透力的宣传媒介,其超越本身之处在于电影总是承载了某种价值观念。电影借用轻松娱乐、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着这种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受众的思想状态、精神面貌。电影对价值观的传播不露痕迹,但是借助影像叙事表达和传播价值观,效果却显而易见。
仔细剖析电影的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