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砚台便是磨墨题字用的,但是在清朝咸丰年间却出现了特殊金砚台。
金砚台并非是用纯金打造,相反它的打造技术反而是特立独行,砚台用的是特殊的颜料,并且在颜料当中特别添加了镀金粉末,这么一来磨出来的便是金黄色的金水,写出来字便也是烫金色、散发黄金华贵效果的金字。
打造出这么一副金砚台并不便宜,砚台的外形、磨工设计都是跟普通砚台区别开来,开凿、打磨、上色都具备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
不夸张的说,金砚台虽说不是纯金打造的,但它的综合价值确实比一块金砖名贵多了,在当年打造一块金砚台至少需要五千两的白银。
五千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当年一个朝廷三品官员,两年的俸禄,寻常的老百姓更是消费不起,也只有京城的有钱人和大官才能条件享用这特殊的金砚台。
这就好比如今的奢侈品包包衣服之类的,既存在则合理,金砚台特殊的造型满足了许多有钱人的虚荣心和面子工程,尽管金砚台的造价不菲,但在京城却不愁销路,更有甚者甚至定制了一整套的金砚台放置在家中保管收藏。
古籍《咸丰年记》中更是记载了有人花了十万两的白银特别打造了一块方桌大小的金砚台供奉在家中,攀比之风也是愈演愈烈。
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了咸丰皇帝的耳边,正逢年轻气盛,一腔热血势要巩固江山的咸丰,果断下令切断了这股不正的风气,一道圣旨下去,清缴全国上下所有的金砚台,从此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再继续锻造金砚台,违者大清律法伺候。
至此这金砚台的风气算是被咸丰皇帝一刀给切了,尽管也收缴销毁了一些数量的金砚台,但在明间还是遗留了不少的数量,但这玩意基本上也就因此没有了价值,谁愿意冒着被砍头的风险去买一块金砚台?
就这样,没有了需求,也就没有了市场价值,金砚台也就仅存于咸丰二年的期间,再加上这种金砚台具备一定的时效,过了这个时效期,也就没法磨出金水出来,即便是藏在民间的金砚台,价值方面也是一再缩水,甚至在后面的同治年间,一块金砚台的价值还比不上普通的黑墨砚台。
……
郑光荣满脸得意的笑容,直截了当的说出金砚台的问题所在:“历史上的金砚台虽然是可以磨出金水来,但它全身上下没有一块区域是黄金的材质,最多就是在砚台表面上镀上一层金色粉末,大家所看到的这块金砚台,金色粉末明显是带有颗粒状的!这种磨砂颗粒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