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强 ,但人数不多又不擅陆战。要知道扬州城高墙厚,又有二万余守军,还可以动员数万民壮守城。
除了对元军心生畏惧之外,李庭芝不愿出兵的真正原因还有两个。第一个是他瞧不起霹雳军,在他眼中霹雳军不过是混杂着西南夷的民间武装而已,堂堂朝廷官军怎么能充当配角?他宁愿看到霹雳军在扬州城下碰到头破血流。否则在元军面前屡战败的朝廷大军还有何颜面?戎马征战一生的自己真还不如一个夏大根这个黄口小儿?另一个则是他深知临安朝廷对霹雳军的态度,怕与霹雳军联手被人攻讦,怕有损名节。实际上,早在几年前霹雳军总参谋长曾勇便派人联系过他与姜才,提议共同抗蒙,却被其一口回绝了,原因也是一样。姜才对霹雳军心有好感,无奈李庭芝不松口,他也无可奈何,只得请信使转告夏大根其苦衷。
李庭芝不同意出兵,夏大根决定独力攻城。从稳妥角度来说,最好是等待舰队陆战团到来,但运输陆战团的船只还需十日以上才能到达,夏大根不想等。其实舰队也可以不打扬州城径直往上游而去,但这意味着兵力的进一步分散。资州号、籍县号等战舰由于受损严重,被迫停靠在北岸,如果主力舰队离开,将不得不留下重兵守护,否则扬州城元军会来抢夺和破坏战舰。夺下扬州城,还可以利用其船厂修理这些受损的战舰。再三思量之下,夏大根决定拿下扬州城。为此他抽调了二千水兵上岸,又将资州号和籍县号的重炮拆下来,运到了扬州城南门外。
夏大根亲率水兵从陆上攻打南门,舰队的十余艘轻护船则从河上对东门发动了攻击。霎时间,扬州城上硝烟弥漫火光闪烁,颇似一场烟花盛典。在资州号和籍县号的数十门重型舰炮的轰击之下,扬州南门的厚重包铁城门轰然倒塌,吊桥粗大的铁链也被打断,重重地砸落在护城河上,省却了霹雳军士兵搭建浮桥的麻烦。城门楼和城墙上的守军士兵也在猛烈的炮火中,仆倒了一地,剩下皆夺路而逃。攻打东门的轻护船只装备了轻型炮和中型炮,其威力比重炮小了不下,但架不住数量多,还有大量的水冷重机枪。火力覆盖之下,元军在东门的死伤甚至还超过南门。几轮火炮之后,扬州城的元军大部分投降了——他们在数月前还是宋军,现在投降霹雳军毫无心理压力。有二千余元军则往西边夺路而逃,他们大多是蒙古汉军,只有少数新附军。
据降兵交待,焦山惨败之后,阿术便带了蒙古骑兵往北而去,又带走了城中三千精锐。临行前他告诉守军坚守,自己去调集援军。扬州城墙高厚也不缺粮食,但焦山一战的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