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乾清宫边上的屋子里,毛语文和韩子仁走了出来。
皇帝低着头继续翻阅奏疏,同时说道:“他说的,你们都听到了吧?”
“臣明白陛下的意思。”
“锦衣卫最近下点儿功夫,盯一盯这八镇里的情况。”
“是!”
……
……
翌日。
张璁到杨府递上拜帖,请见杨一清。
杨阁老对他有提点之恩,陕西巡抚王廷相也是因为杨阁老才全力配合他,所以这一趟他是要来的。
“见了陛下了?”
“见了。”
“封赏不浅啊。”
“下官也是运气好罢了。”
“运气好?”
张璁坐在偏手处,说道:“陛下对下官恩赏重到令人侧目,无非是要告诉众臣,清理军屯一事至关重要,办得好重重有赏,办不好那就只能罚了。”
杨一清不禁点点头,这个一年前还是知县的家伙,倒是有些政治敏感性。
“陛下把整个朝廷都压了上去,八个人、八个镇,老夫领得是固原镇,西北三边嘛之一嘛,老熟人多,好办事。”
“有子衡(王廷相字)在,阁老可以放心。”
“老夫比你乐观一点,倒不觉得剩余八镇清屯会有多大的问题。自安化王造反一事过后,各镇总兵、副总兵都对辖地藩王加强了防范,就是有人成心作乱,最近也得夹着尾巴,谁也不想成为第二个姜汉,至少到王府赴宴便不会有人去了。况且,近来京里的事你应该也有所耳闻。”
“阁老是指严嵩和李梦阳相争之事。”
“不错。朝廷正跃跃欲试要追究藩王过错,难道还有谁要以身试法?”
这两者之间有一些相互配合的味道。
要说不是皇帝故意营造的这番局面,他们谁也不信。
“陛下真乃人杰也。”
杨一清说:“你我为臣,为的就是这一天,去除弊病,中兴大明,指日可期矣。秉用,此番你升任右副都御史,之后可有打算?”
“下官听圣命而行。”
“老夫问的是你,你有何打算?”杨一清提点了他一句,“圣意为何,京里大小官员都在抓,却说最近这严李之争,多数人认为陛下是要和宗藩算账,于是一股脑的全去附和李梦阳,但奏疏到了宫里都被留中。再加上严惟中本就是陛下亲信。因而现在的圣意,许多人便也不明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