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战战兢兢地将雁春君的原话转告:“否则,联军若是愿意负担燕军的粮饷,也无不可。”
这话一出,别说上面三位大佬的眼神愈发冰冷锐利。
魏国和韩国虽然地处中原,但多年来被秦国屡屡侵吞土地,战事从未平息,压根没机会存储多少粮食。赵国就更别说了,他们三个哪还有余力去负担这两万燕军的消耗?
再说了,就算他们能从指甲缝里抠出点粮食,以燕军的战斗力,与其给他们,不如给自己的军队多加加餐来的划算!
但这一次,燕国并不是无理取闹,他们看准了当前这个时机,赵魏韩三国不可能再想之前那样纵兵逼迫。
嗯,或者说,不是他们看准了,是罗网派人告诉了他们秦国的分析。
因为这不仅仅是因为黄河对岸王翦的压力,还有楚国的因素在里面。
这一次楚国之所以肯跟赵魏韩三国打一个配合,主要是觉得自己如果能收复巴蜀的话,就算三晋重新合一也不算亏。
但如果他们还想要多吞并一个燕国的话,那楚国是万万不可能同意的。
因为那样一来,他们的收获就会远远小于三晋。
俗话说的好,不患寡而患不均。
利益分配不均匀,才是矛盾产生的最大根源。
还有一点就是,凡事可一而不可再,现在燕国已经开始耍无赖了,就咬着牙说自己没有粮食了。那就算魏无忌可以重新复刻一次兵临城下又能怎么呢?
难道真的要灭掉燕国吗?
那样的话,首先齐国就不会无动于衷。
其次,威逼出兵,和灭掉一国难度相差何止千里,这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现在燕国的策略就是这样。
面对这样的一个燕国,魏无忌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同意让他们先撤回去一部分。
这一撤,问题就来了。
燕国是在退出合纵的同一时间加入了秦国的连横战略。
赵魏韩三国联军顿时腹背受敌,再也维持不住沿河的防御战线,战争形势瞬间逆转。
也就是王翦麾下现在兵马不多,才未能一口气吞下河东之地。但无险可守的三国联军接下来又该怎么打抵挡过河之后,变得越发凶猛的秦军呢?
帅帐之中,魏无忌的气色越发衰败。
事到如今,就连他都不得不承认,这一次合纵已经看不到什么成功的希望了。
但是从头梳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