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在忙着转移与避祸。作为河东大族,即便在中原初步沦陷之后,左端佑仍旧在当地坐镇,一面与投降女真的势力虚与委蛇,一面资助着中原的众多义军、反抗势力,展开抗争。但对于家中妇孺、孩子,那位老人还是先一步地将他们迁往江南,保留下未来的火种。
左文怀与于明舟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转移到江南的,他们不曾感受到战火的威胁,却感受到了一直以来令人焦虑的一切:老师们换了又换,家中的大人不见踪影,世道混乱,无数的难民迁移到南方。
曾经趾高气扬的孩子们眼前压下了混乱的阴影,但现实的压力对于孩子们来说暂时还算不了什么。然后到得建朔二年,左文怀与于明舟都到了十三岁的时候,有了八年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分别。
此时的十三岁,距离这个年代孩子们的“成年”也已经不远了,少年们已经有了基本的逻辑构架,相约着等到再会的一日,能够携手奋战,屠灭金狗,复兴大武。
当时的于明舟并不知道左文怀的去向,左文怀自己对家中的安排其实也并不清楚。在左端佑的授意下,一批年轻的左家少年被迅速地安排北上,到小苍河交由宁毅教导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
建朔三年,女真人开始进攻小苍河,掀开小苍河三年大战的序幕,宁毅一度想将这些孩子交回左家,以免在大战之中受到损伤,对不住左家的托付。但左端佑写信回来,表示了拒绝,老人要让家中的孩子,承受与华夏军子弟一样的打磨。若不能成材,即便回来,也是废物。
建朔四年的秋天,左文怀等人才随着第一批离开的妇孺转移南下,其时他们已经体会过了小苍河被封锁时的艰难,见证了华夏军军人作战时的英姿。
在这个年纪上,有一些东西,是见证过一次,便会镌刻在灵魂之中的。
去到西南,参与了一定时间的建设后再度回到左家,左文怀已经是十六岁的“成年人”了。他与于明舟再度相见,灵魂之中的东西更类似于钢铁,当时小苍河三年大战刚刚落下帷幕,宁先生的死讯传了出来,左文怀的心中受到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是不能相信,另一方面则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着天下的未来。
于明舟在虚假的歌舞升平中过了几年的时间,虽然思维仍旧阳光正直,但对于女真人的凶残理解已然不足,对于南武歌舞升平后的软弱亦只有些许的警惕,脑海中充满乐观的情绪。
满十六岁的两人已经能够决定自己的未来,出于在小苍河学习到的严格的保密教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