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效。
这一次让他坐镇驻大兴的部队,其实比他在战场上玩命打仗还要更好的多。毕竟这里驻扎着数万大军,全都是府兵,就质量上来讲,比他在草原上统领的五万余汉胡相间的军队要更纯粹。
而且这便是成建制的部队,哪怕再是打散了去,基数在这里,他在军中的影响力也就在这里。
完全可以说,让王言来镇守部队,是杨广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
毕竟没有人比王言对大隋,对杨广更忠诚,只有他王某人才是真正为大隋殚精竭虑做奉献的。
他不图名,不图利,辛辛苦苦的解决府兵的抚恤、福利,开海贸,不计损失的给大隋运来粮食填补空缺,海外广寻良种带回大隋改良种植,建立无数学堂,聘请寒门士子教习以开门民智,如此一桩桩,一件件。
奈何,就是无人懂他良苦用心,知己难寻啊……
事情并没有出乎王言的预料,或者说也不用预料,而是本该如此施为的正常操作而已。
在紧张的同各方面的人商谈,以及快速操办了杨坚的后事过后,杨广算是稳定住了局面。于是在十二月初一的朔日大朝,杨广继位登基,并确定了来年的年号‘大业’。
透过年号就能看皇帝的心思,毫无疑问,杨广是想成就一番事业的。
杨广上位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大朝会没有一个想不开的出头找死,毕竟过去的几天也不是都在和平的谈判,已经或杀、或抓、或革职的收拾了不少人。
具体收拾到什么程度呢,形象一些的说,便是市场都不繁荣了。
毕竟大家族心不安,每天都是甲士巡逻,生活在大兴的小民们也是万分忐忑的。他们很多生意,都是靠着大家族消费的。而今大户人家采买的人,出来都不敢咋呼了,也不敢随意的拿鞭子抽人了,这就很好的体现出了到底是有多么的官不聊生。
结束了大朝会以后,王言没有离开,而是到了书房去见了杨广。
此时的杨广,穿着一身的龙袍,头戴冕旒,端是神采飞扬。
杨广摘了冕旒,随意的扔到了伺候的太监手上,对王言笑道:“这东西戴着可真不舒服。”
“陛下万事由心,戴不戴都是陛下。”
“哈哈哈……”杨广满意的大笑,“还是你说话中听啊。”
“陛下最是明白臣,臣是实在人,从来只说实话。”
“是吗?那你来跟我说说,为什么放了玉郡主?”杨广狗脸变换,阴鸷的盯着王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