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天下医学精英之士任教,老道自然愿意......先前在湫池,老道三请而陛下不肯教,原来是想要我教授天下有仁心的人......”
“善!”李渊跪坐在案几后,他对孙思邈一直叫他陛下的话也不在意,用锦帕擦了擦嘴角的油脂,颔首道:“天下红尘之事,贫道不愿再沾染,可子孟子曾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吾道家先贤庄子亦说过:‘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吾道家盛世闭关修行,乱世下山救人,岂不正是积水行舟,积风负翼。大唐的百姓若是安康,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病有所医,吾等就可以从此安心闭关修行......”
孙思邈哭笑不得,问及原因,太上皇这么敷衍他,言明百姓幸福美满,他们这些道教人士才能真正的放下心思专心闭关回山中修行,而设置医学院就解决了百姓病有所医。
俗话说得好,下医医人,上医医国。
他教授一个徒弟,学有所成之后只能医一乡之人,可若是教授百多人,集思广益,那么医天下也未尝不可!
“贫道曾听徐太医提及孙老神仙正在编撰医书,名为《千金药方》,里面收录了古今众多疑难杂症的处方,此为三不朽的立言,然而三不朽以立德为首,其次立功,再次立言。若是孙老神仙能教授医学院,一人医一乡,那么万人呢?”李渊道。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一般认为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真三不朽的只有两个半人,分别是孔子、王守仁和曾国藩(半个)。
孙思邈怦然心动,从古至今只有孔夫子做到了三不朽,可若是.....他教授众多弟子,如当年孔子弟子三千,有七十二贤人......
但他仍然疑惑的望着李渊,不解道:“陛下,老道确实在编撰医书,可并未告诉徐平,不过千金要方这个书名确实好,人命价值千金,一个要方理应比千金贵重。“
《千金要方》实在永徽三年编撰而成的,那时已经是唐高宗李治时期的事了。
李渊狂汗,他怎么知道《千金要方》这本医书孙思邈还没有编撰完成,更没有取名。
这就是穿越众很容易暴露的一点,从后世的思维习惯看古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