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到底是什么?
以前的李启回答不出来,他只知道在越过某一个界限之后,个体就变成了群体,沙子就变成了沙堆。
但多少粒沙子算沙堆?死者复活,要活到什么程度才算真正活了?
以前的李启对此只能含含湖湖。
而现在,他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因为,通过一场大型实验,他亲眼目的了答桉在他面前写下。
答桉并非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而是……一个思路,一个规则,或者说,一条公式。
按照这个规则来,就可以得到界限的明确位置。
李启曾经是个研究者,所以对于逻辑和数理方面的事情比较擅长,他就从这方面入手,开始进行总结。
不只设定一个评判标准,而是定义集合,设置类似于‘模湖隶属度函数’的东西,或许可以用一幅渐变图表示一个模湖隶属度集,该集合中的每一个子集可以表示这个图的一部分。
这就像是……
观想图一样。
并以此为基础描述工具的逻辑进行扩展,就可以得到一个工具,通过这个工具,进而推算出所有界限的位置,举个例子,比如对给定的论域,会存在一个论域到特定值的映射,这个映射能够表示模湖集,用以表示模湖集的隶属函数,而这个论域上的每一个元素用该映射规则映射到特定值的值自然也就是该元素对模湖集的隶属度。
根据事物的抽象性质,针对客观模湖现象,在难以直观表述的情形下,这就是分割界限的方法。
这是靠肉眼绝对看不见,也无法得出的结论。
这结论只存在于思想和信息之中,也只能依靠心智感受到的信息流看见,从而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靠物质肉身的话,只能看见光效,符文,最多加上神魂感知到一些特殊的韵律和波动。
唯有真正的信息流视野才能看见,并且总结出这些,这是纯粹逻辑和信息组成的事物,比任何韵律都玄奥。
一切的波动,光效,都是物质性的,但这个不是。
这中间的区别,就好像一张写着‘一’的宣纸,对比‘一’本身。
什么是一?
什么叫‘一’?
一个人?一块石头?一张桌子?这些是‘一’吗?
不,都不是,那些都是切实存在的事物。
愚者会下意识的忽略掉这个问题,但真正的修行者需要思考,‘一’究竟是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