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从自己这几天的戏份难点提问,陈宝胜一一作答,游刃有余。
完了苏寒把这几天的戏份连同之前迪迦的拍摄经历都讲了讲,收获良多,结果发现自己一时半会想不起该问些什么了。
陈宝胜察言观色,心中暗想苏寒还真是奇才,没想到才演了一部剧,几场戏,就能发现这么多的细节。
换做一般人,拍完了都不知道自己该问些什么,能学些什么。
苏寒是不是装的,是不是私底下学过,陈宝胜看得出来,确实是没有。
这一点苏寒不是不想学,实在是没时间。
如果沉寂几年好好学习,倒不是不可以,可是就像前边说的,苏寒一开始拍戏只是兴趣爱好,想还原一下自己喜欢的作品,所以并没有正儿八经的计划。
在发现了金手指的正确用法,苏寒也不会真的花几年工夫慢慢学了。
所以心中感慨苏寒经历的戏份太少的同时,陈宝胜也自然而然的给苏寒解围。
聊了聊他自己那些年拍过的戏,从初出茅庐的新人,到后来一步步走上二线顶尖,几乎要问鼎一线。
记忆是罪不可考的,陈宝胜说着说着,发现当年自己觉得很很激动,以为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事,现在好像也记不清了。
包括自己那些年的荣誉,也包括前女友对自己的背叛。
细节都已经模糊不清,但他们对自己的影响却真真切切的留了下来,不论是好还是坏。
之后连续几天的晚上,苏寒和陈宝胜都持续着这种交流。
其实到了后边,与其说演技上的探讨和学习,倒不如说是陈宝胜回忆过去。
有的是剧组出糗的事,有的是自己演戏的时候犯过的错。
苏寒确实从中得到了不少经验,但也更加了解陈宝胜整个人。
所以说一个不喜欢说话的人,往往闷骚,很多话都憋在心里不讲,结果这下子又仿佛一下子想要把这些年想说的话全部说一遍。
苏寒虽然不太会说话,但绝对是合格的聆听者,陈宝胜也讲得挺开心的。
有几次潘一鸣也会一起来,那时候画风又不一样了,两人都是经验丰富的。
不像是苏寒,总共也就参与了两部剧,大部分时候都只能陈宝胜回忆过去。
这时候的苏寒,往往只能听着陈宝胜和潘一鸣回忆过去的经历,然后在一旁默默学习,喊六六六。
不过这两人的经历差别特别大,陈宝胜是科班出身,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