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家常一般的话,易凤启不由自主地想起他那大大咧咧的样子,难为他竟然为了让他多了解一些而快成了喜欢唠叨的人……
入夜,易凤启的马车顺利地进了陶相府。
他并没有背着别人,停在陶相府门外的马车上还挂着两盏灯笼,上面大大的镇南王府几个字无疑是在告诉所有窥探的众人,镇南王世子来探望陶大人了!
易凤启在陶大人的府上待了不到两刻钟便离开了,之后不久,这个消息便被传到了包括皇帝在内的众人耳朵里。
皇帝挑了挑眉头,道:“朕依稀记得凤启那孩子跟陶氏不合,怎么一进京第一个去的竟然是陶爱卿家?”
这话刘安不好接。
他想了想,这才斟酌着说道:“许是镇南王妃有什么信儿要世子殿下传给陶大人?”
“嗤——”皇帝斜了刘安一眼,道:“这话说出去你自己信不信??”
刘公公讪讪地嘿笑了两声,道:“皇上,老奴也就是瞎说说,您别当了真。”说着,顺手给了自己两个嘴巴子。
皇帝瞄了他一眼,摆了摆手,道:“行了!不过是跟你闲说两句,又没有恼了你。”
刘安松了一口气,“皇上圣明。”
皇帝听他这么一说,视线从那些折子上又转到了他的身上。
“若是朕罚了你,朕是不是就不圣明了?”
刘安吓得赶紧跪在了地上头也不敢抬地说道:“奴才不敢。不管皇上是罚了奴才还是赏了奴才,那都是对奴才的恩典!”
皇帝笑骂道:“果然是够滑头。罢了,起来吧!”
“多谢皇上!”
刘安悄悄抹了一把额头上的细汗从地上爬起身。
皇帝又思索了一阵,道:“他既然这般坦然的去了自然不会心怀什么目的,罢了,由他吧!对了——”
皇帝转念又问道:“让你去查的事情查得如何了?”
刘安忙道:“回皇上的话,已经有些眉目了,不过还尚未确认究竟是出自哪一座寺院或者是道观……”
皇帝的眉头微微皱了皱,道:“继续加紧一些,不可让人知道了。”
“奴才遵旨!”
皇帝低头继续批阅奏折,最下面一份折子却是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一份关于当年韩恪通敌一案尚有些疑问的折子。
皇帝皱了皱眉,看了一眼,竟是大理寺丞吴韦峰上的。
“这个吴韦峰,他最近是不是特别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