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鞋子到轮胎,总之包罗万象的战争“特需”,让南洋的产业界获得了超过三十亿美元的订单,平均每年贡献了南洋国民生产总值的3%,最多时甚至达到7%。
“长青,我完了,我完了,我的股票……”
股票,他们不是为钢铁的离世而悲伤,而是为股票,为了股市。
“怎么能这样呢?就这样,就这样死了……”
如此庞大的订单,让南洋的经济不可避免的与半岛战争产生紧密的联系,而半岛的战局甚至一度成为了南洋经济的晴雨表。
现在,钢铁慈父病逝的消息传到南洋,所有人都很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半岛战争随时都有可能会结束!
而这一预测,直接反应在南洋股票市场上——当天,股票一开盘,就出现了“钢铁慈父暴跌”,以军需股票为中心的股票跌幅达10%!
这一跌幅直接创造了南洋股市有史以来最大跌幅,市场上尽是一片哀声。
与此同时,通商产业部总长左孝翰来了官邸,送上了一份报告。
“后特需危机应对策略?”
接过报告,李毅安稍微愣了一下,然后就继续翻看着报告。
报告上的内容非常简单,就是直指半岛战争的结束对南洋经济的影响。
“……半岛战争结束后,美军停止了对南洋的“特需”订单,南洋一些相关企业顿时陷入困境。为了避免特需订单的消失,对南洋的产业造成重创,我们有必要实施新的产业调整政策,”
看着报告,李毅安示意他说下去。
“新的产业调整政策,除了指导特需工厂进行的产品结构调整,支持其转产之外,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必须要刺激南洋内部消费,扩大内需市场!”
“扩大内需?”
“是的,阁下,就目前来说,南洋的内需市场还是有很大潜力的,事实上,现在南洋的内需市场一直处于供需不平衡的局面,而为了抑制内需,我们不得不实施配给制,以扩大出口。”
其实,这就是南洋的另一面——物资看似充沛,但事实上,南洋的配给制一直实施到现在,而实施配给制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食物配给,表面上是为了保障食品供应,避免通货膨胀,但实际上是为了控制,是为了通过对食物的控制,确保对每一个人的控制。这是借鉴的二战经验。
至于服装等商品的配给,说白了,就是为了压缩国内消费,以保障对外出口,毕竟,南洋的产能是有限的,相比于国内市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