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接下了相关的任务,最后却没有办法完成,或者说给不出一个让人信服的交待,那可玩笑开得有点大。
谢珩听到张利民教授讲完话,便道:“方教授,不如这样吧,你就相对比较详细地再给在座的专家,仔细地讲一讲骨科的肿瘤和微型循环仪的相应原理,让他们也帮着审一审这个课题方向的可行性。”
谢珩也没有故意拱火,而是比较客观地将说话的权力,暂时转交给了方子业。
方子业再次组织了语言,没有回谢珩的话,在大概半分钟后,才开始回张利民教授的话题,轻轻鞠了一躬;“张教授果然是专业的老师,一下就点评到了关键点。”
“目前,我们的课题方向,只是经过了内部的探讨,最大程度上,也就是在专科的学术会议上,被我们骨肿瘤专科的老师认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但是否可以成功,还是要等数据说话,现在我只能说我们团队很期待它能够成功有效地应用于骨科的肿瘤,这只是一种希望……”
方子业比较谨慎,但没有太过于谦虚。
不是方子业想要出风头,而是自己真正看到了希望的课题,就不能对它不负责。
“微型循环仪原来是你带队改良,将其从全身循环仪中脱颖而出啊?可在我的印象中?”
“微型循环仪目前多适用于急救,怎么还又挪用进了骨科的肿瘤呢?”
“它怎么用于骨科的肿瘤呢?”说话的是唐杰院士,他是胸外科专家,长期致力于肺癌和食管癌的诊治研究。
微型循环仪这一款比较新的国产器械,他自是非常清楚的,因为前一段时间,还有公司特意咨询过他,有没有机会改良出肺部循环仪,使得肺移植的假体转运时间可以延长?
唐杰并没有答应这方面的研究,但也知道很多人产生这样的思路和想法,就是借鉴了四肢微型循环仪的成功改良,且这个器械对断肢的保存有极大的助益。
在座的专家,学术水平都很高,基础科研领域都精进得比较深入,但他们毕竟不是骨肿瘤专科的人,甚至都没有骨科的人。
骨科的肿瘤治疗,在整个肿瘤领域中,处于是“小孩”阶段,这个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全国非常重要的肿瘤学相关会议,基本没有骨科的人参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骨科没有内科,因此就没有特别多的人,对骨科的基础原理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认知也少。
方子业听了,便又只能是从微型循环仪的运行原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