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被曾经落后于他们的西方各国,打得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是啊,为什么呢?”
杨辉颇为不解,他创立的杨辉三角,足够后世子孙钻研很长时间了。
只要进一步钻研、发展,他相信想要打开现代科学大门并非难事。
怎么到了后世,落后不说,还落后得连枪炮都要向西方学习?
火药这东西,最先不是他们华夏发明并开始广泛使用的吗?
……
【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两者的观测方式不一样】
【西方科学家认为,万事万物只要通过观察其表象规律,总结积累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再用思维进行逻辑演绎,就能得出最后的真理】
【但是我们的先哲们缺少推演式的逻辑体系,只注重表面现象,而不会问事物的本质原因】
【我们发明了火药,但不会去问火药背后的原理】
宋朝。
朱熹皱了皱眉,“这不就是理学吗?”
格物致知,便是要通过观察事物表面,发现其中真理。
这与西方的观察表象规律,最后得出真理多么相似?怎么就不能发展出现代科学了?
至于火药背后的原理,只要知道火药是怎样产生的,不就足够了?
南北朝。
“观察表象规律,积累资料数据,用思维进行逻辑演绎,最后的真理……”
祖冲之喃喃自语,看着天幕的双眼渐渐出神。
他念叨了几遍,突然恍然大悟地一锤掌心!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他们所以的真理,所以为的本质,其实只是表现规律。
既没有对这些表现规律进行大量积累,也没有进行逻辑推演,更不曾再去发现探寻背后有什么真理。
在他们看来,得出规律就是最后一步了。
比如,他们总结出勾三股四弦五,并将其广泛用在了丈量土地、观测日晷、历法上。
却从未去深想探究,勾三股四弦五的背后,有什么真理,其普遍性本质是什么。
“既然如此,那我就先弄明白,圆周率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
【当然,观测方式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那就是古代华夏后来科学技术的发展陷入了停滞状态,原本日卷夜卷的华夏技术,开始摆烂了】
【为什么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