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拔了三十个年长的通三经的太学生得到通四经的待遇后,刘辩又发布了一则诏书,准许通过地方试举的士人,在进入郡国复试阶段后的名列前茅者,可以放弃成为官吏,前来雒阳参加属于太学生的策试和通经考试,各郡每年依据人口,一至三人不等。
换句话说,通过试举得到了这一资格之人,虽然不是太学生,享受不到太学生的教育资源,但却能享受到与太学生等同的考试待遇。
而通过考试后的待遇,自然也是相同的。
目前太学里的太学生有三种发展方向,一是通过策试成为比试举出身更有前途的乡官里吏,当然,选拔“管培生”的策试的难度要比郡县组织的试举难多了。
二是学习经典,通过传统的通经方式一步步通四经,进而成为三署郎官,踏入仕途。
三是并无入仕之心,来到太学只是为了研究学问,这样的人虽少,但也是有的。
其实严格来说,还有最后一种,那便是期盼着能够遇到诸如北民南迁、第一次策试这样对于初次参与者有重大利好的国策,又如天子亲自策问三十位年长的诸生,但这种机会,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
做完了这些,刘辩觉得他也算是完成目标了。
接下来就看朝廷官职的吸引力够不够了。
若是百余个郡国的六曹不够用,还有各州刺史的属官,就算把那些原本的一百石全都升到二百石,这笔多支出的俸禄刘辩也出得起。
而且他现在根本不怕给官吏们提升待遇。
不过,在又搞了一番事后,刘辩又安分了下来,并未多做什么。
他准备让子弹多飞一会儿。
将雒阳变成一个吸纳来自全国各地的贤才久居的大帝都,需要时间积累。
未久,刘辩接见了他精心挑选好的敦煌太守的人选。
“一年多未见,仲德美髯依旧啊!”刚一见面,刘辩就夸起了对方的胡子。
程昱向来自得于自己的美髯,今得了刘辩的夸赞,心中甚是欢喜。
君臣二人上次相见还是刘辩巡视完冀州,在归来的路上路过由程昱担任太守的上党郡。
寒暄之后,两人才说起正题。
刘辩问道:“此次仲德要去往敦煌,那里的确偏远,却连接西域,至关重要。”
这些东西,程昱在面见天使之后就已经知晓了,对于敦煌郡在赵岐去世后出现的问题,他也听说了。
但程昱并未就此空谈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