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极为有限,有人多说了两句,便有人少说了两句。
也有认为自己临场没有发挥好的士人,认为自己的说辞还能改进一下,竟当着刘辩还在场的时候与人约定明日再作舌战。
在这场太学之议中,有数人给刘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便是太学博士李儒,支持改良派的均输法。
所谓改良派,即支持均输法的继续施行,但却不认可现在均输法的施行方式。一说将大商人剔除出均输官,以正直贤良的士人取而代之,另一说朝廷绝不可以均输法牟利,而是要利用均输法平抑物价,将从百姓中所得之利还于百姓。
而李儒属于改良派中折中的,他既不谋求将商人全都踢出去,也不要求朝廷不得丝毫之利,突出一个和稀泥。
但这种和稀泥却是刘辩想要的,在以货物牟利上,大商人无疑更驾轻就熟,并且均输法的施行尚在试验之中,刘辩也无法保证将来不会再出现用均输法供给军费或其他必要用途的情况。
这是刘辩主政以来的最大感悟——想要做事,必备钱粮。
唯独李儒这个名字……可董卓他都能容忍,区区一个当打手的李儒而已。
只是在用李儒之前,刘辩觉得自己需要查一下他有此观点是他真心所想还是探听到了自己的喜好。
彭城张昭,刘辩想了许久才将眼前这位三十多岁正值壮年的官吏同那位东吴名臣划上等号。
张昭与赵昱、王朗互为好友,其成为太尉府的曹掾,便是因为赵昱向马日磾举荐的,他属于极端的改良者。
袁滂之子袁涣作风及其类父,他认为现行的均输法是对国库收入极好的补充,而钱粮来到国库,由朝廷统筹使用,会更利于百姓。至于施行过程中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大吏治监察来解决。
至于强烈反对均输法的士人们,许劭、陈宫、南阳名士宗承等人,反对的理由左一句恶吏欺民,右一句于民争利,至于增加岁收的办法……也只能喊出书中的一些大道理。其中陈宫倒是旗帜鲜明地指出要息战,让朝政的重心回归内政,赢得了不少支持。
这一点,倒和盐铁之议中的贤良与文学一般无二。
只是刘辩分辨不出他们的大义之中有没有藏几分私心。
历史上的盐铁之议前后共辩论了五个月方才以取消酒类专营而结束,今之太学之议,究竟何时结束,则掌握在刘辩手中。
而刘辩,并不着急。
不断汇聚进雒阳的人才,可以从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