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水利不兴。
可能之前驻守中前所的将官,见灌井投入太大,也没有兴建太多。
温越面前所见的一条水渠,是从六股河支流引出,灌溉了中前所东面大片的土地。
此时,温越等人走进发现,这条水渠已经堵塞,许多地方堵满了淤泥,很多年没有进行修理疏濬,引水效果极弱。
其他水渠还能看见存在的,都是和这条水渠一样的情况。
温越叹息:“看来不只是将损毁的田地重新开垦了,还要把水渠疏通,打造灌井了。”
卢一恩点头:“是啊,大人,这又是一笔大投入啊。”
“嗯,不过熬过这最初这一关,以后的事情就好办许多了。”
温越命令道:“朝宁,你领一千军士会青牙堡,将负责打造管井水利的工匠请来,另外再运一些粮食钱财和砖石木头等物资回来。”
中前所情况窘迫,除了留给温越一片废墟外,连修缮的砖瓦木头都要从青牙堡运来。
“是。”
朝宁抱拳应是。
下达命令后,温越继续朝前望去。
根据在青牙堡屯田的经验,在水渠旁的田地可以引水灌溉,不用打井。
而在远离水渠的地方,则需要挖掘灌井,每个灌井大概成本要二十两银子,大概可以灌溉二十五亩的田地。
如果要开垦三四万亩的田地,就光是打造灌井的银两就要上万。
这是个庞大数量啊。
温越一想到这批钱财就头疼,但想来想去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唯一能想到的只能先让青牙屯那边的开垦屯田的数量慢下来些,可以以二十万亩的田地为目标,但先开垦到十几万亩就行。
其余人手物力都用在中前所开垦。
当然。
温越最怀念的还是后世的红薯和土豆,这种耐悍作物,不需要太多的水源去灌溉。他
之前温越就和徐光启打听过这事,前不久双方回信中,也再次提到过这种作物。
但是得到的回答不太乐观。
首先作物的移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再者还需要依照地方的不同气候,加以改良成为良种。
就算是从徐光启那边获得种子,种进土地里,产量也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事实上,也是如此。
红薯、土豆这样的作物,在明末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在中国了,但一直到百年之后,到了乾隆时候,才总算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