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
李二长吁短叹了一阵,忽的盯住了徐风雷。
“听明,朕要每个大臣推荐人才,你似乎没怎么上心啊?”
他不悦道,
“以你的识人才能,若是上了心,发现几个在野遗贤应该不难吧?”
徐风雷闻言,不禁哑然失笑。
“陛下,不是臣说,你的思路就错了。”
他摊手道,
“光靠眼睛去发现,靠耳朵去听,能发现几个人才?难道您要我到民间去走访?去寻找?”
“那不现实嘛!”
李世民撇了撇嘴。
“朕思路错了?那你说个对的来听听!”他轻哼道,“今天抓到你的失职了,你就必须找补!要么给朕找人才去,要么给朕出主意!”
今天,他可是有备而来!
“这有何难?”
徐风雷神色轻松,随口道,
“建立人才选拔制度,让全天下有才华的人都参加考试,根据他们的考试成绩,择优录取。”
李世民眉头一挑。
“前隋的科举制度?”他脱口而出。
“对,就是科举。”
徐风雷点头道,
“知道您看不起隋炀帝,但他做的事情,也不全错。”
“就比如这科举制度,就很好,应该大力发展!”
李世民抚了抚须。
“细说。”他颔首道。
“相比较察举制而言,科举制有三大好处!”
徐风雷伸出三根手指,侃侃而谈,
“其一,能够从全天下网罗人才!古语有云: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其实人才到处都有,只是因为没有平台展现自己的抱负,施展自己的才华。”
“科举,便是给广大寒门子弟、民间黔首一个机会,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而陛下也能凭此,优中选优,从他们之中选出真正的栋梁之才!”
李世民目光一亮。
“你继续说!”他有些心动了。
“其二,科举能让天下更加稳定!”
徐风雷又道,
“历朝历代,因何而亡?咱们的老百姓是极其淳朴的,不到万不得已、万念俱灰,他们是不可能揭竿而起造反的!”
“而科举制,便是给他们一个希望——普通老百姓只要有才华,有能力,你就能够通过科举脱离贫苦,摇身一变,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