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来说是非常大的诱惑。
但是自己一个人吃不起怎么办?那就跟工友“打平伙儿”,也就是各自出点钱合活吃一顿少要肉、多要菜的打边炉。
“打平伙儿”这个是北方用词,在沪市这一带对于这个情况叫“扛醵”。
两三个一起的话叫“扛”,人数要是多的话叫“醵”。
(现在哪怕是在沪市,知道这“扛醵”两个字意思的大佬估计不多了。)
那时候羊肉、牛肉这种东西在当时非常的昂贵,很多人根本消费不起,于是就开始寻找其他的食材代替。
再加上当时粤省在沪市的人很多,于是,各种海鲜、河鲜、咸肉、香菇、干货、肉皮、冬笋.等众多食材被放到了锅里面,这也让打边炉变的更加多样化起来。
郝红敏小时候时常还能打边炉,后来因为物资紧张、凭票消费后开始逐步减少,但是凭借着家底从黑市淘换也能时不时的来上一顿。
但是在往后因为郝江河的偷跑,从那时候起,打边炉在她的脑海中差不多都快要变成一个单纯的词汇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冬至这一天吃打边炉的传统在沪市这边被保留了下来。
哪怕是前些年物资紧张的时候,沪市人每逢冬至来临,买不到羊肉,人们买根骨头、猪肉皮用来熬成汤底,往里面加入各种蔬菜、干货,不怎么值钱的海鲜、河鲜炖煮一番,同样能做出一锅美味的食物够渡过这个重要的节日。
韩立听到这里,心中感觉单从这一点来说,沪市这边无愧是八类地区。
那些年四九城在冬至后开始支锅子,大多数家里面都只能涮白菜和一些干货。
海鲜最常见的就是海带、带鱼、小虾米,河鲜到是有,但是价钱不便宜,而且四九城基本上没人用这些玩意支锅子。
两个人说着话就来到了附近的菜场,韩立在四九城的时候就没逛过这种地方,家那边是什么情况他不清楚。
但是沪市这边的菜场里面跟人挤人也差不多,不过来这里买菜的人百分之九十五是都是女性,各位大妈、大婶她们每个人手里面都拎着一个竹编拎篮。
高大、好看的韩立在这些人当中就跟个异类一样,挤得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人虽然很多,但是这里有着这个季节比四九城更多种类的新鲜蔬菜。
据郝红敏说,沪市所有的菜场在中午之前还会有菜盆供应,到下午菜盆基本上就卖没了。
(菜盆:由菜场依据市民的饮食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