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就要站稳脚跟。
这要求就太高了。
不过事在人为,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还是很强的,如果能摸索出足够可靠的交通路线,把交通路线打通,至少在汉帝国周边实行分封政策是可以考量的。
他这个二儿子,有那么优秀的才能,留在中原当一个宗王,简直是暴殄天物。
他的儿子不说,第三帝国能提供给人才们的上升途径也是有限的。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教育制度、人才选拔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汉帝国将来搞不好也会出现宋明时代出现的内卷困境,人才太多,岗位太少,以至于人才都流失到了国外,反过来给母国带去重大的忧患。
这样的事情,刘备可不想经历一次。
所以到了那个时候,把人才们疏散到创业之中的诸侯国,去给独自创业发展的诸侯国服务,去诸侯国做官,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那未必不是一条可行的路线。
只要有地方需要人,只要有岗位需要人,只要人们还能找到合适的发展上升途径,就绝不会无路可走,就不会轻易陷入内卷困局。
人才们也就能物尽其用,而不至于暴殄天物、才能无法得到发挥,只能在帝国本土做着无所谓的工作。
刘备始终相信的是,人才只会多,不会少,缺少的永远是平台和机会,而不会是人才。
正如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缺少的永远是伯乐,而不是千里马,所以如何给千里马们提供平台,是一个优秀的统治者需要去考虑的事情。
在这件事情上,大一统帝国很难达成使命目标,帝国的财政和岗位不足以让每个人才都能发光发热,实现人生目标。
而西周分封模式恰好是在生产力不足的状况下的平替方案。
母国没有岗位了,来,我还有七八九十个外部诸侯国,有大量的岗位需要人去做,有大量的机会等着你们,只要你们勇敢,只要伱们有进取的精神,在那些诸侯国一样可以发光发热,那是一片蓝海,等着你们去开拓,不是吗?
或许,诸侯国能给出的待遇不够优越,还有危险,但是和待遇相比,有没有那个机会或许更加重要,有了机会,才有追求待遇的可能,如果连机会都没有,谈什么待遇?
什么?
不敢?
那就别怪我了,只能怪你们自己没本事、没胆量。
所以刘备一直都在给未来的分封计划添砖加瓦,设计制度,参考西周案例,紧抓东周痛点,发掘行业规律,争取迭代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