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必然要亡的,只是亡的时期,太多的意外和形成的各地无主格局,乃至遗留下来的内斗,实在是让人惊叹,哪怕少一样,也不至于亡了天下。
万历用天下社稷来和官员们赌气,实在是无法理解。
自大。
张居正做的太好了。
一直到辽东的大失败,才让万历慌了,连忙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可这时候太晚了,不光是朝廷的格局,包括他的人生道路也走到了尽头。
天启是个很聪明的孩子。
从最初的不懂,到看清了派系,搞清楚官员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开始崭露头角,可惜他死的太早。
至于崇祯。
他的一生,连官员之间的关系都没有搞清楚,换而言之,根本没弄明白政治应该如何操作,停留在普通人的阶段,例如某种谁行谁就上的朴素认知。
谁行谁上的道理谁都懂,可能落实这一点,并不是知道这句话就行的。
所以朱高炽看来。
皇帝的危害是很大的,因为皇帝是世袭。
可皇帝也不能不存在。
稳定大于一切。
那么如何掌握好其中的度就是关键。
奋七几世余烈。
那么后继者如果不是秦始皇,换成别的庸君,只需要一代就能败亡秦朝。
哪怕是七个明君的成果,也能被一个昏君败亡。
例如明朝的战神皇帝。
直接让如日出升,正当烈阳的大明,从高空跌落,斩半而下,对外扩张全方位的退缩,在世界上的格局大退步,哪怕他什么都不做,也比他做的要好。
虚君不能全部解决这些问题,虚君也会有弊端。
但是掌握其中的度,平衡好朝廷格局,才是历史必然的方向,无论本身愿不愿意变。
朱高炽分析了西疆七省的形势,以及他在新疆七省的布局。
朱棣已经明白了儿子的想法。
其实朱棣有些看不懂自己的长子。
长子无论在北平还是京城的做法,既加强了君权,可也放权了许多,儿子到底是被文官洗脑了,又或者有自己不知道的想法,朱棣不得而知。
只是呢。
朱棣相信自己的长子,并没有猜忌之心。
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长子做得很好,朱棣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曾经想过,自己能不能做到儿子所做到的一切,得出的结论是不行。
治国的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