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又能想到死去的举子和左都御史有牵连呢。
有了这个确凿证据,就不用大肆抓捕相关人等,挨个去锦衣卫诏狱里过筛子,就能把案子办成铁案。既让朝臣们无话可说,也让举子们心服口服,免去了之后有可能分不出胜负也辨不明是非的舆论大战。
“许弘刚,伱真的认识周东阳!”听完了皇帝的讲述,第一个有反应的不是当事人许弘刚而是刑部尚书沈应文。
之所以关押了广东和福建举子,一口咬定他们是凶手,就是受了许弘刚的蛊惑,觉得周东阳之死是天赐良机。如果能抓住做一做文章,不能说直接打败皇帝的新政,也能挫其锐气,尽可能阻止向浙江乃至全国蔓延。
结果算计了半天,张罗了半天,把能鼎力相助、志同道合的同僚们都发动起来了,还搭上了数十名举子,到头来居然是个骗局,情何以堪啊!
“臣是否认识周东阳与其被打杀并无关系。臣是有欺君之罪,任凭陛下处置,死而无憾。然杀人偿命也是天理,恳请陛下夺其功名,交由三法司共议!”
面对皇帝的咄咄逼人和同僚的怒目相视,许弘刚没有退缩。事已至此,缩头求饶不是明智之举,最好的脱身之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攻其必救,逼着皇帝不能公开袒护那几名举子,把事情搞大,才有可能保住性命和家族。
这一招其实也不是和外人学的,全靠皇帝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利益互换嘛,只要价格合适,全天下就没有不能交换的东西。
“臣以为正该如此,许御史欺君事出有因,举子斗殴出手伤人致死也需查明。臣自请办理此案,给全天下一个交代,也给陛下一个交代。”
眼瞧着刑部尚书认罪伏法,左都御史自身难保,大理寺卿高攀龙坐不住了。这件事到底从何而起又走向何处,至今他也没完全听懂。但有一件事懂了,皇帝又在借势,借举子杀人案打击朝中的反对势力。
如果让皇帝再次得手,那朝中就又要消失一批反对新政的官员,而皇权则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让人无法抗衡的高度。此时除了坚定的保皇派,应该没人愿意看到这一幕变成现实,所以不管有没有危险也得出手相助。
“交代?作为大理寺卿,连案情都没搞清楚就妄言交代,难不成个人恩怨比朝廷律法还重!周东阳为何而死,是不是被举子打杀,到此时了难道还需要审吗?
尔等想过没有,如果仅仅是为了避嫌,闭口不言就是了,有什么必要把全府上下唯一认识周东阳的人赶紧打发回老家?还特意叮嘱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