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一大堆理由,简直不知所谓。
「宣城野蚕自生茧,凡三百里。此北地御寒之绵也。」母丘禄继续说道:「若无人收买、均输,则北地民人依旧受寒,宣城民人依旧穷苦。”
「江南之橘柚,北人所爱。若无人采买、转售,则北人不得食此物,南人便毁橘、柚,任其腐烂于田间,此富国富民耶?」
「江州之好木,河阳、蒲津浮桥所需——.—.”
「扬州之楠梓,送终之所需—.—”
母丘禄一口气说了很多。
中心思想翻译成后世术语便是:如果没有商业交流,没有商品经济,那么就无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令其全身心投入生产之中,一个地区的商品财富总量就极其有限,自然而然,生产力水平也得不到提高。
这话没有毛病。
因为此时的庄园经济,商业流通真谈不上多发达,就像淮南、宣城的野蚕,
青州其实也有,但同样是因为流通原因,这笔财富就淤积在了当地一一一旦淤积起来,任其腐烂,没法交换出去,这笔财富的价值就大打折扣。
而豫州的普通民户,年纳绵三斤,就这三斤绵都是巢丝织布时从掉下来的碎丝线头中收集起来的,还不一定足够。
如果能捡拾野蚕茧,凑个三斤一点问题都没有,多出来的碎丝做个被子不好?省得冬天冻得瑟瑟发抖,却无绵被。
而豫州同样也有青州缺乏的各类财富,双方互通有无,生活水平都能有所提高,这就是商业的意义。
「幸你生在国朝,若在后汉,怕是要被贤良骂得自绝于世了。」王衍笑道。
老妻郭氏就买卖做得飞起,王衍虽然看不惯,但多少也受些影响,对经商没那么反对。
而他这么说,显然是有引导话题的意思了。
在座又多是本人或家中有经商之人的大族、豪商,自然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天子有言,‘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诚哉斯言!」王衍继续说道:「蜀中之锦缎丹漆,河陇之骏马筋羽,草原之牛羊蜜裘,扬州之鱼盐楠梓,
荆湘之药材骨象-----此等财货,产地极廉,而河南价贵。若有通商之利,则两相安乐,各得其利。此财一一便需商人来分。」
普骨听在下边坐着,听到王衍的话,叹为观止。
说出来别笑,他第一次知道天下有这么大,各地民俗、财货又有这么多不同蜀中锦缎,他见过,非常昂贵,便是他家中也不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