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铁锡道,“可惜死得早。”
赫斯塔望向铁锡:“怎么了,意外还是疾病?”
“算……疾病吧?”铁锡道,“她一生都在和严重的抑郁斗争,临近三十岁的时候换上了严重的进食障碍,将近一米七的人,死的时候据说才四十多斤……”
“公斤?”
“斤,进食障碍呀。”铁锡道,“吃什么都要吐,吃什么都有罪恶感,到最后一点轻微的感染就衰竭了。”
帕卡特轻叹一声:“很有才气的女人,可惜现在已经没法看到她完整的作品了。”
“为什么?”赫斯塔回过头,“她是大断电时代之前的人吗?”
“是,不过这不是主要原因。”铁锡道,“她没有写遗嘱,死后版权落在了她弟弟手里——坏就坏在她弟弟也是个文人,只是没有姐姐那么有名气。结果姐姐死后,他重编了艾尔夫的几本诗集,不仅调换了原本诗歌的顺序,还删除、添加了一部分。”
一旁帕卡特连连点头,补充道:“有艾尔夫的研究者考证过,那几首新添的诗可能并非出自艾尔夫的手笔,因为里面出现的意象缺乏艾尔夫的风格。”
“这就算了,关键这个人还烧掉了艾尔夫临终前三个月的所有日记和作品——说是为了保护姐姐的隐私和名誉。”铁锡道,“那段时间,据艾尔夫的几个朋友说,她醒着的时候几乎都在写作,她们去看望她的时候抄录过一些诗,但更多的作品,艾尔夫说她要等整理之后再发布……结果就只有那几首诗留下来了。”
“最后是像她弟弟这样的人吃艾尔夫的版税吃了一辈子,”帕卡特语带不忿,“这种事情竟然能发生在文明世界,简直难以置信。”
赫斯塔饮尽了杯中茶,再次捧起诗选:“一般什么样的人会喜欢她的诗?”
“什么样的人……这要怎么说,”铁锡回头看了帕卡特一眼,“喜欢读诗的人?”
“要看。”帕卡特道,“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风格。”
“比如呢?”
“少年时代的艾尔夫是激进的改革分子,”帕卡特道,“因为双亲都是炼钢厂工人,她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就已经躺在她妈妈怀里参与过第三区南部工人罢工了。那段时间她写诗,也写檄文,也作画……”
铁锡道:“她唯一的一部短篇故事就是在她十七岁的时候写的,写她迷茫时收到了一些热情洋溢的来信,信中不仅道尽了令她痛苦懊恼的问题,而且给了她非常详尽的建议,鼓励她继续向真正有价值的事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