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必经之路。
存天理而灭人欲,讲起来特别特别复杂,用最简单的话来形容,就是处处学圣人,把立德放在第一位,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习圣人的那一套。
给儒家的学问,指定了一套标准。
凡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就是对的,不会太差。
这个思想其实没有太大问题,天下寒士何其多,不可能人人家里都有藏书阁,将学问简单化,传播出去,让人人都能理解,是一个好事。
可架不住有人乱来,最常见的就半桶水,要求你必须学习圣人,但自己也没做到,理解不到位,可这并不妨碍喷你。
在一个框定的标准之内,实打实提高了许多读书人的下限,却也让突破上限变得很困难。
陆鸣渊认为,理圣的功劳类似于秦始皇的统一度量衡,他统一了儒庙内部各种各样的学问,给朝廷科举框定了范围,考试也制定了规范,让儒学广为流传。
初心是好的,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很容易变成八股文。
大家只知道圣人的那一套,却没有自己的思考,为了功利去读书。
上述这种还好,只是半桶水,找找茬,损害别人名声。
最可怕的是,你处处学习圣人,就变成了‘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情况失去了本心。
也就是常说的,迷失了自我。
不过这种学派人数最多,陆鸣渊大概也能理解。
最流行的学问,最简单的道理,往往都是争议最多的。
理圣既然让这么多人能够读书懂道理,就肯定会有投机分子,利用圣人的学问做坏事,以及曲解道理的人,大有人在。
“第三呢?”
陆鸣渊询问道,他对理学没有一点兴趣,他认为,自己就是自己,为何要效彷圣人?
一个人,如果自身足够优秀,为何要恪守成规,完全可以打破规矩,成立自己的体系。
“第三则是礼学,礼仪的礼,是根据第三位圣人的学问衍生而出,要求读书人明智礼道,‘尊礼乐,自成秩序’,他们不喜欢争,而是喜欢顺从天意,讲究礼道,主要核心便是修身养性为主。”
陈恪如此说道。
礼圣的学问,陆鸣渊不是很了解,但听闻过。
其实就是圣王教化,礼道。
代表的是中土王朝对四海的教化,要遵循“礼”,为人,要尊老爱幼,为官,要忠君爱国,强者当以弱者的边界为边界,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