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布干达王国这种封建王国可能奴隶制度也广泛存在。
这一点就像19世纪的东非和南北战争前的美国一样,毫无疑问美国当时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却存在奴隶制度,而东非就更加复杂了,19世纪的东非完全就是一个大杂烩,奴隶制,农奴制,封建君主制,资本主义甚至公有制都能找得到影子。
这让东非在世界舞台上一直都是鹤立鸡群的存在,也无怪乎19世纪以前东非搞闭关锁国这一套,如果不搞闭关锁国,就东非的社会制度恐怕都能引发国际社会的集体征讨,属于五毒俱全的类型了。
进入20世纪以后,东非才在制度上逐渐和所谓的“国际社会”接轨,而这个“国际社会”也就是现在的欧洲。
欧洲掌握着世界的话语权和霸权,所以欧洲国家达成统一共识后,自然也就能“定义”世界其他任何地方和国家。
而美国和东非之所以能逃过一劫,本身就是对于这两个国家,欧洲内部各国无法达成统一共识,就像德国和奥匈帝国从来不在社会制度等问题上对东非指手画脚一样。
虽然德国和奥匈帝国打心底看不起东非这个非洲暴发户,但是东非怎么也算“穷亲戚”,半个自己人,而这也是东非在一战中偏袒同盟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
1919年10月。
欧洲各国再次在荷兰海牙进行了第二轮和平会议,而此时距离上第一次和平会议结束已经过去了四个月时间。
第一次和平会议上,虽然法国和奥匈帝国等国家,已经趋向于结束战争,但是英国和德国的矛盾却是欧洲和平的主要阻碍。
英国和德国作为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实际领头人,两国都不甘心战争的轻易结束,毕竟他们都没有取得想要的结果。
英国参加一战,主要是为了将德国镇压下去,而德国则是为了颠覆英国的霸权,总目标没有实现,两国自然都十分不甘。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就算再不甘,也因为战局的拖延而不得不相互退让,除了本国内反战主义的兴起,和工党在欧洲的活动以外,战局的变化也让两国不得不重新把精力放在谈判桌上。
而为了促成两国的和平,这次东非外交部长弗里尔再次远渡重洋来到荷兰实际上的政治中心海牙。
上一次弗里尔前往荷兰,还是为了和荷兰政府达成南洋地区的势力重新划分工作,这次却成为了调停欧洲战争的重要参与者。
这让弗里尔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