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可能再退缩,就在他准备继续推辞的时候,朱祁镇把目光却看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杨溥。
“杨爱卿,此事你怎么看?”
杨溥是托孤重臣,文官之首,资历地位朝野中无人能比。
廷议本身就需要听取各方意见,现在朱祁镇也陷入了私心跟大义的挣扎中,此时就需要一位老成谋国的重臣来定调了。
“回陛下,老臣认为少司空之言可行,沉修撰确实在各方面为不二人选。”
什么?
听到杨溥这句话,成国公朱勇满脸的不可思议。
王振的陷害之心,可谓路人皆知。沉忆辰再怎么说,也是走科举之路上来的文官,你杨溥身为文官之首,却帮助阉党为虎作伥?
面对朱勇这震惊神情,杨溥细不可闻的叹了口气,他很欣赏沉忆辰的公心大义跟才华,但此时除了惋惜之情外,却别无选择!
原因很简单,勋戚集团的出面站队沉忆辰,不单单是王振感到忌惮,文官集团更为担忧。
对于文官集团而言,宦官王振再怎么权势滔天,也不过是一时瑜亮,终究有衰败的时候。而沉忆辰所代表的勋戚集团一旦登场,武人治国将天下大乱,征战不休!
两害相较取其轻,王振属于可控的范畴,武人却不可控。
终明一朝,文官对于武官的防范,都要远甚于宦官。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决策也不能说是错误。王振、刘瑾、魏忠贤等等权阉,权势巅峰期相加起来,也不过才二十来年,一代文官都熬不死。
但武人要是掌权了,越到王朝末期就越无法控制,最终将各种藩镇割据,文官彻底沦为附庸。
王振、杨溥的支持,让朱祁镇心中都天秤出现了一边倒的倾斜。
思索了一会儿,朱祁镇最终把目光放在了沉忆辰身上,朝着他问道:“沉爱卿,你愿意去山东之地,治理黄河水患吗?”
对于这个问题,朱祁镇心中其实是有答桉的,估计任何一名前途似锦的翰林新秀,都不愿意外放为官。
如果沉忆辰要是开口拒绝的话,朱祁镇也不会勉强,毕竟这种事情没到非他不可的地步,徐同样可以替代。
而王振听到这声询问,内心可谓是满满心惊,自己冒着公然干政的风险进言,再加上内阁首辅杨溥的附议,居然还不足以让皇帝下定决心。
什么时候开始,沉忆辰在皇帝心中,已经有了如此重的份量?
还好自己选择今日出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