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新事物刚刚出现都是很粗糙的,不实用的,就像火器也是,它的威力远远比不上弓箭,但只要继续发展,迟早有一天,钢铁会取代木材,火器也会取代刀枪弓箭,所以我们不要排斥新事物,而是去深入研究它,利用它,把它做得更好,更精致,更方便。”
李邺又指着木盖子的螺纹道:“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方便,不需要专业木匠去做榫卯,随便一个人就能把两件物品连接在一起,虽然钉子也可以做到,但要取下来呢?还得拔钉子,不像它,拧上去,拧下来都很方便。”
杨韶华和胡九龄都惭愧道:“我们明白了,殿下说得对,不接受新事物,只会故步自封。”
“这就对了!”
李邺又语重心长道:“让这个老师傅带几个徒弟专门研究这种螺丝和螺帽,关键是不光在木头上搞,还要在陶瓷和金属上搞,比如酒瓶的盖子,再用铜做成螺丝螺帽,发明一种制作它的机器,不要急,慢慢来,一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二十年、三十年,尽管专心研究下去,我会全力支持。”
其实李邺也知道,螺丝螺帽是工业化的产物,手工生产意义不大,只有自动化大规模生产,螺丝螺帽才能在社会生活中真正发挥作用。
但他需要建立一种研究制度,要让官员们有研究意识,不要怕投入,哪怕最后什么都研究不出来,也毫不吝啬地进行投入。
最后手工制作螺丝数量太少,发现没有推广意义,但说不定机床就因此出现了,各种新式工具也会因此产生。
李邺笑了笑,又继续道:“我一点都不反对榫卯,相反,我也觉得它非常好,但是,我们要深入研究它,改良它,让它变得简单便利,在金属也能广泛使用.”
众人连连点头,李邺又笑道:“当然,我只是建议而已,我们没有那么多人力和财力,研究要用在刀刃上,刀剑如何更锋利坚固,弓弩如何射得更远,投石机的小型化、实用化,火油怎么实战多样化等等,这些才是当务之急,像火折子之类,以后再慢慢研究,明白我的意思吗?”
李邺含蓄地批评了杨韶华和胡九龄浪费资源,他们财力和人力有限,不研究火油实战,却研究用火油做火折子。
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来,低声禀报几句,李邺点点头,“今天就到此为止,过几个月我再来,希望你们记住我的话,集中精力研究火油实战,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扩大优势,当然,螺丝螺帽比较特殊,可以专门研究。”
李邺没有继续参观,一个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