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人手筹备适宜的土地,并准备好贮藏的地窖,以待开春后播种。
第二道旨意是挑选一些地区有经验的农户,免费发放少量土豆块茎,让他们进行试点种植,并派遣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一方面是为了观察土豆在不同地区的种植适应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百姓展示土豆的种植优势,鼓励他们在来年扩大种植面积。
至于买卖的话,基本不会选择卖给百姓。
因为秦朝原本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一向都倾向于通过行政手段来分配和推广某些新事物,以维护公平稳定。
虽然现在抑商废除,对商业活动不再进行严格控制,但为了避免一些富商大贾可能会趁机囤积居奇,谋取暴利,所以选择了免费发放少量种子。
若是以往,为了推广新作物的种植,朝廷可能还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如减免种植土豆农户的部分赋税,或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等,以提高农民种植新作物的积极性,使新作物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从而增加国家的粮食总产量。
但亩产上万斤的作物,那积极性自不必多说,怕是人人都抢着想要种的。
第三道旨意是命令两郡挑选出适合留种的土豆后,将剩余的一部分土豆加工成便于携带的干粮,如土豆干、土豆饼、土豆粉供应军队。
秦国疆域广阔,人口众多,需要充足的粮食储备充实国库,以应对灾荒、战争等突发情况,而这些土豆产量又巨大无比,嬴政一开始还想着能将相当一部分土豆充实到国家的粮库中呢,但面对那一个个芽眼较多的土豆,最终的留种比例居然达到了恐怖的百分之七十!
也就是说,五十亩,近八十万斤的土豆,将会有五十六万斤用于开春后的播种。
剩余的二十四万斤才是作为粮食的储备、军队的补给、以及宫廷饮食与赏赐大臣。
随着一车又一车的土豆在宽阔的驰道上辘辘作响,源源不断地运送至各地,民众们纷纷驻足围观,那圆滚滚、黄澄澄的模样,迅速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惊叹声此起彼伏。
在城镇的集市中,商贩们放下手中原本叫卖的货物,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土豆的高产传闻,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生计的憧憬,“听闻这土豆与那玉米一样,一亩能产万斤以上,若真如此,往后这粮食可就不愁喽!”
田间劳作归来的农夫们也围坐在村口的老树下,粗糙的双手比划着土豆的模样,想象着来年自家土地上也能收获这般丰硕的果实,那饱经风霜的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